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展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引导、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院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组织“动脉智能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大赛相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的

大赛秉承“崇尚科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面向未来”理念,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培育、扶持一批有创新潜质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我院全日制在校普通高职学生,鼓励跨专业、跨院系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由2-5人组成;每件作品的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也可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参赛团队。

三、作品说明

(一)作品类别:申报作品不限科类,所有专业的学生均可申报。作品类型分为四类:实物产品创新、创意产品创新、实验过程创新、生产过程创新。参赛团队可根据作品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赛类型。

1、实物产品创新:是指大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条件,对已有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或创造性地设计并制造出新的产品。实物产品创新需以实物或模型形式呈现。

2、创意产品创新:是指大学生基于独特的思维、新颖的构思和创造性的想法,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设计出满足公众需求愿望的、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物品。创意产品创新需以多张二维或三维设计图形式呈现。

3、实验过程创新:是指大学生在参与教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理解,产生有价值的创意和创新想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改变或优化传统实验过程,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等目的。实验过程创新必须基于真实课程教学中的仪器教学实验,且通过实际验证已经取得成功。

4、生产过程创新:是指大学生在参与生产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任务、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的理解,产生有价值的创意和创新想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改变或优化传统生产方式,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等目的。生产过程创新必须基于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且通过实际验证已经取得成功。

(二)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创新成果,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创新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参赛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团队作品。团队作品的主要作者不超过5人,且所有作者均须对作品有实际贡献。

3、参赛作品可以有指导教师(也可以没有),每件作品的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4、参赛作品内容须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作品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赛资格,相关法律责任由作品申报者承担。

四、赛程安排

1、启动阶段:2017年4月学院印发竞赛通知,各学院广泛宣传发动、组队。

2、遴选阶段:2017年9月各学院收集学生作品,对学生所申报作品进行初步遴选,鼓励跨专业、跨学科组队,团队或个人组队均可。

3、竞赛阶段:2017年9月

(1)举行校内大赛。校赛结果按照省级标准,选拔优秀作品报送参加省赛;

(2)学校根据校赛的结果,将选出若干件优秀获奖作品代表我校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具体名额由省教育厅根据我校网上报名及历届大赛成绩确定。

(3)报送优秀作品至山东省参加比赛。

五、奖励政策

根据校赛情况分别设立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根据获奖等级,依次奖励2000元、1500元、1000元。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院领导牵头,创业学院、科研处、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做好申报作品的遴选推荐工作。

2、做好宣传指导。各二级学院要广泛宣传、全员动员、强化指导,形成参赛学生梯队,努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通过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推动学生跨专业组队、跨界学习。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推进科技创新训练和实践。

3、完善服务保障。各二级学院要组建指导教师团队,认真做好参赛作品的前期培育,帮助大学生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为参赛团队提供政策法规、赛事动态等信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力争多方支持,为参赛团队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政策扶持和经费保障。

创业学院

2017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