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轻风雨茫茫,清明时节愁断肠。”四月的脚步踏着暖暖的春风款款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清洁明亮之意,这是汉民族祭奠先人的民间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的开始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大多数都在4月5日,但如果遇到闰年就会在4月4日。
在许多人的心中,清明是惆怅和伤感的代名词,透着初春的阴冷和寂寞。但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以外,还有踏青春游、放风筝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这也让这个节日既有祭扫亲人的伤心泪,也有踏青游玩的欢乐声,成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祀
清明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盛大的祭祖大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因此扫墓祭祖是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信仰天地,二是信仰祖先,扫墓祭祖不仅弘扬了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而且还可以加强家族甚至民族的凝聚力。
踏青春游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踏青又叫春游。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在这个家族难得聚集的日子,人们会利用清明的机会,一大群人在山野间游乐、享受春天的乐趣,不仅放松了心情,而且还增加了亲情。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插柳
清明春风明媚,绿树成荫。在这一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唐人认为祭祀时,头戴柳枝可摆脱毒虫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盛行,人们踏青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踢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踢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值此清明节,蓦然回首,英雄先烈们的足迹映入眼帘。以往清明节期间我们会进行为革命烈士扫墓,或户外踏青、春游等活动,可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在严格的疫情防控下,我们无法外出,但是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无数先烈们为祖国奋不顾身的身影。对我们来说,他们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一支凝聚人心的火炬。他们从未离开,他们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在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之时,我们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前辈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铭记于心,而当下最美逆行者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也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真正的离别没有桃花潭水,没有长亭古道,只是在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早晨,有些人就永远的留在了昨天,永远停留在寒冬。至此时节,我们向英雄致敬,为逝者默哀,他们没有神的光环,他们生而平凡。我们向英烈致敬,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山河无恙、家国无恙。
鲜花寄哀思,传承慰英魂。在这预示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地清明的节日里,我们倡议大家文明祭奠,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合理安排出行,非必要不外出,少聚集、少聚餐、戴好口罩勤洗手,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历史,信仰长存!